在今時今日,事事講求立竿見影的效率和成就的年代,辦教育而不跟著社會洪流走,你或許會覺得她夠膽色,或者置賺錢於道外。她是JEMS Learning House的創辦人兼校長、品格教育協會主席 劉馬露明 (Christine Ma Lau),港鐵主席馬時亨的女兒。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為有禮貌的孩子,令人留下良好印象,但原來香港的孩子在禮儀方面仍需努力。
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專注力、做事是否有條理及能否控制自己的行為,學術上統稱這些能力為自我調節。它就像大腦的司令台,統籌和協調腦部接收的資訊。自我調節能力可分為三方面: .操作記憶 短暫儲存資訊,以協助思考和活動順利進行,例如進行遊戲時記着遊戲規則;一邊記着數字一邊數數目等; ...
「你竟敢講大話!」初次發現孩子說謊,父母一般都感到不高興和生氣,甚至相當驚訝失望,覺得孩子一向的稚氣蕩然無存,也反映着過去的努力白費,不知孩子從哪裏沾染惡習。
孩子初生時需要依賴別人照顧,但隨着年齡增長和能力提升,亦能建立自信心及責任感,減少對成人的依賴,關鍵是家長有否給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然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年紀還小,待他「大個仔、大個女」才給予責任吧!又有家長覺得家務還是留待爸媽或工人姐姐做吧,孩子你只管讀好書,已是負責任了!
同理心有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家長可以透過故事和真實的情景,讓孩子學習同理心的概念和行為。原來未足一歲、牙牙學語的寶寶,能理解他人的聲音和身體語言所表達的情感。那麼從小培育孩子的同理心有何重要呢?
當兒童對數字、時間未有任何觀念時,家長可以如何入手教導?各位可曾有感難於教導孩子時鐘的概念,或是不知從何處教起?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對方法,就可以有效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安全感,對維持及提升個人的自尊感都有正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