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不專心就是ADHD?精神科醫生為你拆解3大疑問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16.06.2020
近年香港兒童被診斷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個案一直有上升趨勢,社會大眾對ADHD的關注和認識亦比以往多。當小朋友在學習上出現困難時,越來越多家長會考慮到小孩專注力的問題。可是,小朋友在學習上不專心是很自然的事,那怎樣的專注力困難才稱得上患有ADHD?醫生如何憑短短一小時的會診中判別?家長有需要找心理學家做詳細的學習評估嗎?

這次請得精神科專科黃汝明醫生為家長拆解這些ADHD相關疑問。
 

 
 
1) 學習時難專心就是ADHD
 
患有ADHD的小朋友不單在學習上不能持久專注,他們的專注力問題還會反映在日常自理的習慣上。ADHD其中的一個特徵是,患者的執行能力比同齡的兒童較弱,所以ADHD的小朋友很容易忘記自己要做的事,並且做事粗心大意。例如:他們可能常常遺留東西、忘記帶東西或丟失物件等。這些大意的情況小則可能一個月一次,多則一星期至少一次。因此,在評估小朋友有否患有ADHD時,醫生需要掌握小朋友的日常表現。
 

 
 
2) 小朋友與醫生會面一次就能斷症?
 
ADHD的診斷是綜合小孩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段大多數的表現而確立的。小孩的注意力和行為表現可以受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小孩子在第一次看醫生時表現拘謹,本身衝動多言的他/她變得沉默的確不足為奇。還有,不少ADHD的患者屬於注意力不集中型(即僅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而好動衝動的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為患有ADHD的小朋友斷症絕不能單靠醫生在診所一次性的觀察,家長給醫生所提供關於小朋友日常的表現才是斷症的核心!如果家長對於小朋友的表現沒有充分了解,老師或其他照顧者的意見也能發揮重要的角色。在這個情況,醫生可能會請家長或老師填寫一些行為量表來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3) 可以讓小孩填寫學習評估報告,由家長自行斷症嗎?
 
心理學家的學習評估報告(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一般包括智力測驗(俗偁IQ測試)、讀寫障礙和專注力的測驗。當中的專注力測驗可反映小朋友在是次測試其間有多專心,可是有如上頁所論,小朋友在測試間的表現可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他們有多合作?精神怎樣?心情怎樣?因此,學習評估報告可以幫助醫生能全面了解患有ADHD的小朋友的學習需要,但它並不是診斷ADHD的工具。
 
總括而言,確立ADHD 的診斷並不能倚賴一份學習評估報告或一次對小孩的觀察。家長或老師對於小朋友平常的觀察才是診症的要點。最後,醫生會就着不同的情況而決定採用甚麼檢查方式或評估工具來輔助診斷的過程。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黃汝明醫生
 
Text_Lam(歡迎到>>BLOG<<和我交流)
 
>> 讚好家庭生活易Facebook專頁,睇勻產前產後/親子食玩樂最新資訊!
 
22535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