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細路都中招 1分鐘認識手足口病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2.07.2018
原來每年夏天至初秋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輕者病人會感到患處疼痛難耐;嚴重者會引起腦膜炎等併發症,更可能會致命!再者,手足口病不只會襲擊BB,大人也有可能中招,靚太一家一定要做足5個預防措施!
手足口病不是「兒童病」嗎?
 
不少人認為手足口病,只是一種「兒童病」,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蘇文傑稱,靚太在照顧染上手足口病的子女時,接觸到他們的口水、鼻和喉嚨的分泌物、身上穿破的水泡或糞便時,就可能感染到腸病毒,染上手足口病。
 
1分鐘認識手足口病
 
蘇文傑醫生說,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EV 71及柯薩奇病毒A16引起,它們是傳染性高的病毒,5歲以下兒童最易受感染。傳染途徑分別是食用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如口水、飛沫等。
 
手足口病病人主要會出現以下病徵:
 
.發燒;
.舌頭、牙肉及口腔疼痛或潰瘍;
.手腳出現水泡等。
手足口病1號危險位:水泡
 
蘇文傑醫生指,患上手足口病的兒童,身上會出紅疹和水泡。雖然這些水泡不癢,但穿破後會傳播病毒,靚太要份外留神!
 
手足口病2號危險位:便便
 
靚太還要留心處理患病BB的便便,因為腸病毒不會引致腹瀉,正常便便會令家長放下警戒心,但實情即使痊癒後病毒仍會留在便便達數星期,所以靚太處理時應提高警覺,免受感染。
手足口病一般會在病發後7 - 10天內痊癒,但部份病情嚴重的病人會轉化成小兒痲痺症、腦膜炎、腦炎等併發症,會令病人出現持續高燒不退、嘔吐及肌肉抽搐,還有機會影響腦神經系統,甚至死亡!
 
雖然手足口病可大可小,靚太亦無需過慮,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是可以預防手足口病的。
 
預防方法:

1. 勤洗手,並用梘液清洗,尤其是:
  • 接觸鼻和口前、
  • 進食及處理食物前、
  • 如廁後、
  • 更換尿片後、
  • 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如咳嗽及打噴嚏後)、及
  • 接觸病人水泡後等。
2.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 避免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4. 經常清潔家具:日常可用1比99稀釋漂白水來清潔;萬一被家具被病人分泌物污染,可用即棄抹布清理污物,再以1比49稀釋漂白水清潔,待15 - 30 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5. 勤於清洗及消毒玩具。
現時仍未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萬一BB不幸染病,醫生會給予退燒止痛藥物紓緩不適,待約一星期後自行痊癒。靚太無需過份擔心手腳上的水泡,亦不必塗任何藥膏,水泡會自然結痂痊癒。
 
患上手足口病的BB可能因口腔潰瘍而少飲水,靚太應定時為他們補充水份,及餵食流質食物如粥水、麥皮、果汁、牛奶等補充營養。
 
此外,BB的食具及衣物都要消毒及分開清洗,減低腸病毒傳播給家人的機會。孩子亦不應該上學,或到人煙稠密的地方,直至退燒為止。
小知識:手足口病由腸病毒引起,為何不致腹瀉?
 
蘇文傑醫生解釋,腸病毒的命名是根據醫學分類,與腸胃疾病徵狀無關。
 
Text_Cyrus
70875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