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幼兒樂「語」路的3套秘訣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4.01.2014
寶寶出生後,由全日哭叫開始到慢慢懂得咿咿呀呀的說BB話,要啟發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溝通動機和培養良好的溝通技巧,持續的家居訓練是十分重要的。若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多點與幼兒有技巧地溝通,對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肯定有幫助。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陳綺華就為家長們帶來以下3套秘訣。
1. 4S技巧

想讓孩子慢慢掌握說話的技巧,就要先由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做起。幼兒的學習對象很多時都是父母,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掌握這套「4S技巧」,即「Say Less」(簡短)、「Stress」(強調重點)、「Go Slow」(慢慢說)及「Show」(提示)。
家長要令幼兒明白並掌握自己說話的重點,首要當然是說話精簡,長話短說,避免冗長地表達意思;其次是強調重點,意思要清楚易明;同時,跟BB說話,記得要放下平日的匆忙急趕,應減慢速度,孩子方能容易消化;除此之外,多利用視覺提示,用手勢或動作來配合要說的話,有助寶寶理解。
2. OWL貓頭鷹法

「4S技巧」之後就要學習「貓頭鷹法」,即「OWL」,「O」即「Observe」(觀察)、「W」即「Wait」(等候)及「L」即「Listen」(聆聽)。家長平日應好好觀察子女,留意他們的喜好和想法等;向孩子說了一句話後,不要立刻緊接著說下一句,應耐心等待孩子回應,否則無從得知到底他們是否明白;。而除了「說」之外,家長也要善用耳朵,細心聆聽孩子的說話,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
3. 3A錦囊

最後介紹的「3A錦囊」也是一套重要的溝通秘訣──「Allow」(容許)、「Adjust」(調節)及「Add」(增加)。「Allow」即讓孩子取回溝通的主動權,由他們說,家長則作聆聽者;「Adjust」即家長應調校說話的內容,若孩子年紀尚幼,應避免使用太深奧的詞彙;至於「Add」就是「增加」的意思,意即替孩子加長句子,如孩子說「玩波波」,家長不妨在「玩波波」前加上孩子的名字,變成「軒軒玩波波」。

只要家長持續利用這些秘訣跟孩子溝通,就可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溝通技巧。

撰文:協康會
18858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