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電子奶嘴!如何杜絕小朋友沉迷上網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05.12.2019
既可申請流動數據服務,許多餐廳和公共設施等又提供免費Wi-Fi,今時今日要上網比以前容易得多;小朋友愈來愈聰明,拿起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左篤右篤」,上網可能比靚太型爸更純熟。但靚太和型爸放手讓小朋友隨意上網,你有否擔心他們對網上世界過份沉迷?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個寶庫,只要輕按幾下,就能找到各式各樣資訊;加上現時Whatsapp、Facebook群組盛行,同學和老師都會加入,除了閒話家常,還可進行課後討論,促進學習和社交,所以兒童電子雜誌《黃巴士EMAG》總編輯許芷茵(圖)亦認同小朋友應學習使用互聯網。但小朋友學上網期間,家長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應作出適當的指引,引導小朋友善用互聯網。
 
小朋友常見上網問題
 
1. 上網唔停手
 
網上世界多元有趣,影片和圖片吸引生動,小朋友在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網時,大都希望「玩多陣」,實際上網時間往往比原定計劃長。況且小朋友自制能力較弱,假如他們無時無刻都想上網,又無法自控的話,就會演變成沉溺,影響學業、生活和人際關係等不同方面。
 
2. 不懂過濾內容
 
小朋友的好奇心強,當他們開始學習不同層面的知識,特別是接觸到一些冷知識如「邪教」、「自殺」等時,很自然會上網找資料加深了解。當他們對這些資訊愈感興趣時,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影響。許芷茵提醒家長要主動多了解子女正在網上世界搜尋些甚麼,和教育子女懂得選擇和分析網上的內容。
 
3. 忽視網絡安全
 
此外,小朋友通常不太重視網絡安全問題,例如小朋友常常在Facebook「打卡」,以為和朋友分享和家人假日的好去處,卻忽略此舉等同向人揭示時常無人在家,可能會讓不懷好意的網友有機可乘。
 
當小朋友年紀愈大,網上活動自然愈多,如使用更多社交軟件和平台、參與線上遊戲和網上交易(如交易網上遊戲內的武器、用具或點數卡等),更有可能會遇上騙徒或不自覺地參與網上罪行。
 
家長要戒:將電腦和上網當作「電子奶嘴」
 
要讓小朋友善用互聯網,不致沉迷,家長責無旁貸!除了教育小朋友的網上行為,家長亦要反思自己有否不自覺地培養小朋友的沉迷上網習慣,「家長是否在小朋友年紀很小時就讓他用電腦和玩手機?或者在朋友聚會中,家長是否有將平板電話或手機丢給小朋友,以換取和朋友相處的時間?甚至在小朋友哭鬧時,就將電腦或手機交給小朋友,作為安撫情緒的殺手鐧?當家長慢慢將所有小朋友的問題都交給電腦和網上世界去解決,自然會令他們沉迷於當中。」
 
網上世界吸引,對於年紀小、腦部發展不成熟的小B影響力愈大,愈容易沉迷!許芷茵建議家長待小朋友升上小學,才開始教他們用電腦或手機上網,「小朋友腦部發育愈健全,沉迷、成癮的機會相對較低,最理想的情況是到小六才學上網,但亦要視乎實際需要。」她不建議小朋友升讀幼稚園前就上網或使用電腦和電子產品。
 
家長有Say:讓小朋友更早懂得科技,不是很好嗎?
 
其實小朋友很聰明,只要家長將電腦和手機交給他們,他們很快就會懂得「操作」這些產品,所以家長應該引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如何上網不沉迷?
 
各位靚太型爸有否做過以下行為去限制小朋友上網?
 
  1. 安裝過濾軟件;
  2. 限時上網;
  3. 使用數據量低的手機月費計劃;
  4. 甚至完全禁止使用電腦和手機等……
 
許芷茵指,要小朋友不沉迷於網上世界,重點不在於安裝過濾軟件或耍甚麼限制手段,而是培養小朋友多元興趣,「家長發掘小朋友的不同興趣,再加以培育,令他們將精神和體力分配在不同的範疇中,不但能讓小朋友從中獲得滿足感,更不會令他們依賴網上世界,自然不會沉迷上網。」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盡量設計和安排不同類型活動,「未必一定需要很複雜的活動,簡單如和小朋友去圖書館看書、去泳池游泳,或到公園打球也可以,小朋友可能很快就會喊累或嫌悶,家長就要按小朋友的個性來調節。」
 
家長再Say:人人都上網,如果仔女不上網,朋友會取笑他,削弱他自信心……
 
許芷茵說,首先「跟大隊」未必一定正確,而且當小朋友發展出一種強項,自然會培養出自信心,身邊的朋友亦會肯定他的才能;相反若小朋友只專注上網,出現沉溺、成癮,反而會衍生更多負面情緒,對小朋友有害無益。
 
Text_Cyrus
 
33839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