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丨超市重量單位暗藏價格陷阱 同類貨品單價竟可相差八成!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15.03.2021
相信大家平日於超級市場購物時,都總會認為大包裝會較小包裝抵買,但原來這種想法會令你不自覺地墮入價格陷阱。消委會報告揭示超級市場標示貨品時所採用的重量單位並無統一標準,而最便宜的貨品亦未必最為划算,消費者因而難以於超級市場格價比較。跟據消委會於去年12月的調查結果顯示,4間大型連鎖超市貨品的「真實」價格(單位售價)與價錢牌的標示售價並不一樣,而同一品牌丶不同味道的貨品的單價更可相差近8成!

消委會是次的調查主要針對超市的貨品計量單位以及售價,收集了 4間大型連鎖超市共12類預先包裝食品的價格資料,分別包括「穀類早餐」、「淡奶 煉奶」、「鮮奶牛奶飲品」、「食米」、「食油」、「汽水」、「罐頭食品」、「意粉醬 茄汁」、「糖」、
「果醬 花生醬」、「豆腐」以及「新鮮食品」。有關方面會按照各項貨品的淨重量或容量去計算出單價,然後再將差距較明顯的個案進行分析。

消委會報告結果:大包裝貨品未必較細包裝便宜

消委會的調查共對20組同一品牌但包裝大小不同的貨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包裝貨品的單價竟會較小包裝為貴,價格差距介乎於1.3%至 42.2%。在20款組貨品當中,單價差異最大的為其中一款煉奶。4間超市的 450克直立支裝煉奶的單價為 $6.87及 $7.31 ,至於185克支裝則介乎 $5.14至 $6.76 ,可見大支裝單價較細支裝高出1.6%至42.2%。另有 1款花生醬的個案亦一樣, 3間超市的 510克大樽裝單價為 $7.24及$7.63 ,相較462克中樽裝的 $6.04至 $7.34單價高出 4%至 19.9%。

4間超市的 450克直立支裝煉奶的單價為 $6.87及 $7.31 ,至於185克支裝則介乎 $5.14至 $6.76 ,可見大支裝單價較細支裝高出1.6%至42.2%。另有 1款花生醬的個案亦一樣, 3間超市的 510克大樽裝單價為 $7.24及$7.63 ,相較462克中樽裝的 $6.04至 $7.34單價高出 4%至 19.9%。

消委會報告結果:原箱貨品未必較單件貨品抵買

與此同時,消委會的調查結果亦發現原箱貨品的單價,未必較單件購買的貨品為便宜。以當中的1款原味牛奶飲品作為例子,3包裝的單價為$1.62而原箱 12包的單價則為 $1.79,原箱的單價足足較3包裝的單價高出 10.5%。

消委會報告結果: 同類貨品重量不一,但售價相同

消委會的調查結果亦揭露同類貨品但不同味道,即使包裝類似但重量卻不盡相同,因而令到單價亦有所出入。報告中指出2間超市售賣的 1款即食燕麥片,「原味」及「楓糖味」均為 $33.9;但是「楓糖味」有 328克,而「原味」則只有224克。按照單價計算,「原味」即食燕麥片事實上較「楓糖味」即食燕麥片為貴。另一個例子是其中一間超市的意粉醬,4種 不同味道的淨重量都不一樣,售價則均為 $29.9 而單價卻由 $22.15至$39.71,相差高達 79.3%。

消委會報告結果:貨品的包裝會影響售價

在消委會分析的 6組相關例子中, 同 一 品牌的即食及快熟燕麥片的罐裝和袋裝單價亦有著差異。在4次的調查結果中,其中1間超市售賣的 800克罐裝燕麥片的單價比 800克袋裝高出22.3%及 43.7%,同時亦比 1.5千克袋裝高 28.8%。雖然另外一間超市的800克罐裝燕麥片,單價與800克袋裝相同,但還是較1.5千克袋裝高出5.3%及 17.5%。另一個例子則為其中一款的茄汁,20安士的「 膠樽倒立唧裝 」於 3間超市的單價,分別較同一貨品的 320克袋裝以及300克樽裝高出 22.7%至36%以及0.8%至36%。

消委會報告結果:同類貨品以不同重量單位標示

超市的實體店或是網上購物平台都暗藏同一個價格陷阱,就是同類貨品或會展示不同的重量容量單位, 容易令消費者對價格混淆 。以 4間超市均有售賣的 1款全脂淡奶為例子,450毫升的紙盒裝及 156毫升的 12杯裝均以 「 毫 升」作展示,但160毫升罐裝卻以「克」作為標示。另一個例子,1間超市以「克」標示1款 大樽裝的茄汁,但另外3間就同時以「克」及安士標示;消費者因而難以作出直接比較,無法分辨出那一間超市的售價最抵。

至於預先包裝鮮貨食品,不同超市所用的標示重量單位亦不盡相同 ,令到消費者根本無所適從。以「新鮮瘦肉」為例,3間超市分別標示售價為 $78  /磅、 $98.5/ 磅及 $154.3 /千克;換算至相同的單位售價後,方發現$154.3/ 千克的售價實為最為相宜。再以「盲鰽」作為例子, 3間超市的售價分別為 $4/8 斤及 58/ 斤、 $112.44 /千克,以及 $14.8/ 100克;換算為單價後顯示 $48 /斤的 單 價最低,與 單 價最高的相差達 86%。

總括消委會的調查結果,由於超市標示價格的單位並未統一,消費者因而若無法直接以貨品的 展示價格而去判斷是否抵買。針對以上揭露的漏洞,消委會則建議超市應該參考海外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規,在展示貨品售價時加入單價,讓消費者可以更易比較不同貨品的售價。與此同時,消費者亦可參考消委會的「網上價格一覽通」,讓你可以安在家中緊貼貨品的價格走勢。

 

Text_Charlene
 

>> 讚好家庭生活易Facebook專頁,睇勻產前產後/親子食玩樂最新資訊!

166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