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罐頭吞拿魚多用較細小的魚,因此積聚在吞拿魚體內的汞含量會較大條的吞拿魚少。不過,消委會在吞拿魚樣本檢出甲基汞平均含量比鯪魚和沙甸魚樣本高,其中有18款吞拿魚樣本(9成)驗出甲基汞,含量為每公斤0.06至0.28毫克。含量最高的2款樣本為「Ortiz」White Tuna Fillets in Olive Oil和「essential Waitrose」Tuna Steak in Spring Water,分別含每公斤0.28及0.27毫克,約為將於今年11月起生效的《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上限的一半。
而所有樣本中,含量最高的2款樣本均屬沙甸魚,分別為「地捫」Sardines in Teriyaki Sauce和「雄雞標」蕃茄汁沙丁魚,每100克魚分別含4,560毫克及4,040毫克的DHA和EPA,食用5克和12克已可達歐洲食物安全局的每日建議。
鈣質有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及預防骨質疏鬆。鈣質含量最高的2款樣本分別為鯪魚樣本「甘竹牌」鯪魚罐頭(鮮炸鯪魚)和沙甸魚樣本「尊西」Sardines in Brine,每100克魚部分分別含910及850毫克鈣質。消委會舉例,以一名7歲的小童分別進食約109克和118克(以魚部分淨重計算,分別約0.6和1.3罐)來說,已接近一日的推薦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