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女性都經歷過M痛,腹部抽搐1,背痛及大腿内側痛楚或會伴隨出現2。當月經痛到不行,實難以集中精神,甚至有的更要請假卧床休息。女生們要是聽到另一半在此時說「多喝熱水」,相信也會忍不住會內心翻了個白眼,心底不禁問怎樣才能減低月經痛呢?

認識經痛的種類:原發性與繼發性
經痛原因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原發性經痛,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並非由疾病所致,當月經來潮時因子宮內壁的肌肉收縮而引起疼痛,疼痛可能會延伸至背部、大腿的下和內側。同時,也可能感到噁心、嘔吐、腹瀉、疲勞、頭痛或頭昏眼花等徵狀2-4。另一種是繼發性經痛,主要是由病理性疾病所導致經痛,包括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等3。
生理痛帶來的影響甚多,有些女性會痛到甚麼事都沒辦法做, 甚至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有研究曾指出,有近52%受經痛影響的女生處於抑鬱狀態5。對於這同時影響身心的痛症,究竟應如何改善呢?

教你4招改善經痛
1.熱敷在不少文獻中都證明熱敷可作為非藥物療法,來減輕原發性痛經。坊間許多女性都會用熱敷方式,包括利用暖水袋、毛巾等物品,藉以減輕經痛。局部熱療(Local heat treatment)有助放鬆腹部,以減輕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同時熱力還可以增加骨盆血液循環,減少充血和腫脹的機會,從而減輕神經壓迫引起的疼痛6。

2.藥物治療
服藥是最多人選用的方法之一。撲熱息痛(Paracetamol)是較多人使用的藥物治療,屬非處方藥物,然而只有近半患者認為有效紓緩經痛7。而處方藥物方面,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是其中一種能有效紓緩原發性經痛的藥物,但出現腸胃方面的副作用比較高8。現時有較新一種是口服COX-2 抑制劑(Oral COX-2 Inhibitor, or COXIB),屬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除了能提供相同的止痛效果,更有研究顯示對比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較少機會出現腸胃不適9,10。
服藥是最多人選用的方法之一。撲熱息痛(Paracetamol)是較多人使用的藥物治療,屬非處方藥物,然而只有近半患者認為有效紓緩經痛7。而處方藥物方面,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是其中一種能有效紓緩原發性經痛的藥物,但出現腸胃方面的副作用比較高8。現時有較新一種是口服COX-2 抑制劑(Oral COX-2 Inhibitor, or COXIB),屬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除了能提供相同的止痛效果,更有研究顯示對比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較少機會出現腸胃不適9,10。

3.飲食營養
有經痛的女性也可從飲食入手改善問題,例如可多吃Omega-3脂肪酸,包括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亞麻籽和亞麻籽油、核桃、大豆和菜籽油等11。在2012年有一項針對18至22歲女性補充omega-3與月經痛強度影響關係的研究,發現與服用安慰劑組別作對比,有服用omega-3補充劑的參與者,其疼痛強度明顯降低12。
此外,女性月經來潮會導致鐵質流失,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平日多進食蘊含豐富植物類鐵質的食物能有效減少經前綜合症的出現機會13。此外,多吃蔬果、素食習慣也有助減少經痛14。
有經痛的女性也可從飲食入手改善問題,例如可多吃Omega-3脂肪酸,包括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亞麻籽和亞麻籽油、核桃、大豆和菜籽油等11。在2012年有一項針對18至22歲女性補充omega-3與月經痛強度影響關係的研究,發現與服用安慰劑組別作對比,有服用omega-3補充劑的參與者,其疼痛強度明顯降低12。
此外,女性月經來潮會導致鐵質流失,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平日多進食蘊含豐富植物類鐵質的食物能有效減少經前綜合症的出現機會13。此外,多吃蔬果、素食習慣也有助減少經痛14。

4.運動
有研究顯示,不論是進行低強度運動(例如瑜伽)或高強度運動(例如有氧運動),都有大大減輕生理期疼痛15。此外,恆常運動的女性一般都較少受經痛影響,所以每天或每周都保持活躍,保持一定運動數量,便能有機會避免受經痛困擾16。
有研究顯示,不論是進行低強度運動(例如瑜伽)或高強度運動(例如有氧運動),都有大大減輕生理期疼痛15。此外,恆常運動的女性一般都較少受經痛影響,所以每天或每周都保持活躍,保持一定運動數量,便能有機會避免受經痛困擾16。
參考資料:
1. Menstrual Cramp: Symptoms & Cau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enstrual-cramps/symptoms-causes/syc-20374938. Published 2020. Accessed June 05, 2020.
2. Period pain. NHS. https://www.nhs.uk/conditions/period-pain/.Published 2019. Accessed 05 May 2020.
3. Dysmenorrhea: Symptoms, Causes, Treatments. Cleveland Clinic.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4148-dysmenorrhea. Published 2014. Accessed 24 March 2020.
4. Dysmenorrhea Clinical Presentation. Medscape.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53812-clinical.Published 2019. Accessed 26 June 2020.
5. Unsal A, Tozun M, Ayranci U, Orsal O. Pak J Med Sci 2012;28(3):424-427.
6. Jo J, Lee SH. Sci Rep. 2018; 8(1): 16252.
7. Chia CF, Lai JHY, Cheung PK, et al. Hong Kong Med J. 2013; 19(3): 222-228.
8. Dysmenorrhea Treatment & Management. Medscape.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53812-treatment#d. Published 2019. Accessed 24 March 2020.
9. Osayande AS, Mehulic S. Am Fam Physician. 2014; 89(5): 341-6.
10. Chan FKL, Lanas A, Scheiman J, et al. Lancet. 2010; 376: 173–79.
11. Omega-3 Fatty Acid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Omega3FattyAcids-Consumer/. Published 2019. Accessed 26 Aug 2020.
12. Rahbar N, Asgharzadeh N, Ghorbani R. Int J Gynecol Obstet. 2012;117(1):45-47.
13. Chocano-Bedoya PO, Manson JE, Hankinson SE, et al. Am J Epidemiol. 2013; 177(10): 1118-1127.
14. Fernández-Martínez E, et al. PLoS ONE. 2018; 13(8): 1-11.
15. Exercise for dysmenorrhea. Cochrane. https://www.cochrane.org/CD004142/MENSTR_exercise-dysmenorrhoea. Published: 2019. Accessed 12 Aug 2020.
16. Menstrual Pain. Webmd. https://www.webmd.com/women/guide/menstrual-pain#1. Published: 2020. Accessed 12 Aug 2020.
特約資訊
4292 次閱讀
最高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