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耳、木耳、雪耳營養大比拼丨哪一種最有營養價值?詳盡食用小知識分享丨消委會5星推介品牌款式一覽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15.02.2023
黑木耳(即 雲耳)、白背木耳、雪耳都是常見的食材,前兩者於坊間有「血管清道夫」的稱號,而雪耳則被譽為「平民燕窩」,到底它們的營養價值有甚麼分別?有冇諗過處理不當隨時由健康養生變「食物中毒」?消委會日前搜羅了28款預先包裝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涵蓋黑木耳、白背木耳和雪耳,測試其營養價值,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含豐富營養,尤其是膳食纖維!
乾製耳類食用菌營養價值高,相信都無容置疑,但消委會卻發現逾4成樣本(12款)檢出至少1種除害劑,而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縱然對健康風險不大,但大家烹調時需特別留意此類食材的正確處理方法,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產生米酵菌酸引致中毒。

 

雲耳、木耳、雪耳營養大比拼丨哪一種最有營養價值?

消委會研究檢測了黑木耳、白背木耳、雪耳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含量,以及3種礦物質含量,分別為鈣、鐵和鉀:

黑木耳類(別稱:雲耳、木耳)
  • 鈣質及鐵質平均含量最高
  • 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元素
  • 鈣具有鞏固骨骼的功能
  • 食用富含鐵的食物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
  • 促進身體生長、發育和維持身體正常功能
  • 適量曬太陽可使皮膚製造維他命D,幫助鈣質吸收
  • 同時進食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可幫助鐵質吸收
  • 茶和咖啡等飲品妨礙鐵質吸收,建議避免在餐前2小時至餐後2小時內飲用
白背木耳類(別稱:毛木耳)
  • 平均非水溶性纖維含量最高
  • 膳食纖維平均含量最高
  • 能促進腸臓蠕動,有吸水、膨脹和潤滑大腸的效果,有助通便
  • 減低致癌物質在腸道積聚的風險
  • 預防腸道癌、便秘、痔瘡等的產生或惡化
  • 適合關注腸道健康的人士
雪耳類(別稱:銀耳、白木耳)
  • 平均水溶性纖維含量最高
  • 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穩定血糖
  • 能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問題
  • 適合關注血膽固醇及血糖水平的人士

另外,3種耳類均含有抗凝血物質,亦能協助預防血管栓塞。
坊間不時有說法指耳類食用菌含有豐富膠原蛋白,有「平民燕窩」之稱的雪耳 更被普遍認為有養顏作用。香港營養學會指出,膠原蛋白主要在動物性食物中找到,黑木耳、白背木耳和雪耳並不是其主要來源。以耳類菌 煮成的 湯水或糖水黏稠滑溜,主因是烹煮時釋出水溶性纖維。此外,目前亦未有足夠證據顯示,食用膠原蛋白可有效補充面部皮膚的膠原蛋白。然而, 有動物研究則顯示,雪耳所含的多糖可改善小鼠皮膚衰老,亦有研究顯示其所含的多糖具有保濕能力,惟該些研究甚少以人體皮膚作測試。
消費者食用和選購耳類食用菌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 向有信譽的商店購買食用菌,切勿採摘野生菇菌食用
  • 乾製耳類食用菌容易吸潮發霉,宜置於密封的容器內,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 腎臟功能下降引致間中血鉀過高的人士則只可間中加入小量有關食用菇菌作配菜,詳情應諮詢醫生及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 如果懷疑或確診患上心血管疾病,必須尋求醫生診治及根據指引服藥,不應單靠進食耳類食用菌作治療
 

雲耳、木耳、雪耳營養大比拼丨消委會5星推介品牌款式一覽

  • #1   綠の聖 黑木耳 $98/260克
  • #11 香港啟泰 白背木耳 $32/120克
  • #12 尚品 白背木耳 $12/80克
  • #13 同心堂 一級木耳 $22/150克
  • #14 金御膳 白背黑木耳塊 $16.5/150克
  • #15 安記海味 靚木耳 $14 /4兩(150克)
  • #16 南北行 白背木耳 $28/150克
  • #17 老上環 白背木耳 $24/半斤裝
  • #20 御萬家 雪耳 $13.9/50克
 

雲耳、木耳、雪耳營養大比拼丨詳盡食用小知識分享

消委會是次研究中食物安全測試了6種金屬污染物(總砷、鎘、鉻、鉛、總汞和銻)、除害劑殘餘,以及2種防腐劑含量,包括苯甲酸和二氧化硫。當中逾4成樣本驗出至少1種除害劑,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雖然樣本含有除害劑和金屬污染物,但檢出量不多並且遠低規例上限 ,由於大家日常進食耳菌類產品的分量有限,故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該:

  • 食用前徹底沖洗食用菌,以去除表面的雜質(包括金屬污染物)
  • 乾製耳類食用菌緊記於烹煮前需要先浸泡,一般不超過2小時
  • 注意室溫浸泡菇類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應該放入雪櫃進行浸泡。因為浸泡的雪耳和木耳較容易受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污染,而當中或產生毒素米酵菌酸。此毒素一旦產生,不論是沖洗或烹煮都不能破壞其毒性,中毒後可能出現腹痛及嘔吐等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因偏吃某幾類食物而過量攝入某些金屬污染物
  • 妥善儲存煮食後的耳類食用菌,剩菜應在烹煮後2小時內放進4°C或以下的雪櫃儲存,可減慢細菌滋生,延遲亞硝酸鹽的形成。食用前,應徹底翻熱食物至中心溫度達75°C,及不應翻熱超過一次,以確保食物安全。於雪櫃存放超過 3 天的剩菜便應棄掉。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TEXT_ELIZE CHAN
7739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