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跟子女說國語、媽媽說廣東話、工人姐姐說英文、爺爺嫲嫲說家鄉話…孩子年紀細細,就能學懂多種語言,的確能令父母驕傲。不過,連母語都未學識的小孩又是否真的能掌握這麼多語言?

同時學習兩種或以上語言的幼兒,其語言發展會較學習單一語言的幼兒慢,出現語言混亂的機率亦較高。語言混亂有不同程度的表徵,總括來說,就是兒童未能有效轉換雙語的意思,以致與人溝通時出現障礙。

幼兒須明白某個聲音跟某件物件有關連,才能真正明白該字詞的意思。當孩子聽到相同意思但不同語言的字詞,會很易產生混亂,例如菲傭說「apple」,媽媽說「蘋果」;幼兒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明白這兩個字詞代表同一事物。
Image: Ambro / FreeDigitalPhotos.net 
很多家長以為在日常生活中加插部份外語,甚至有意無意地在句子中夾雜兩種語言,更易助孩子掌握其意思,例如「你要唔要apple?」。其實,小朋友有機會只能理解中文或英文部份,而未能夠理解整句句子。若家人各自有自己的語言取向,各人切記只跟兒童說一種語言,令孩子懂得分辨跟誰就用哪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