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吞食嬰幼兒牙膏】7種成分你要避開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7.06.2018
寶寶到6個月大,父母就應為BB安排加固,即由單純飲奶的進食方式,慢慢加入固體類食物,可由米糊開始,到餐與餐之間的蔬果類小食,例如烚甘荀、菜心莖、牛油果,到粥仔、爛飯。隨著BB接觸不同類型的食物,口腔自然容易殘留不同的食物殘渣,引起口腔問題。所以由加固開始,強烈建議父母正式為寶寶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半歲前可用棉巾輕抹牙肉),未長牙齒就不用刷牙是沒根據的說法。
 
幼兒於這個時期為刷牙學習階段,未學曉漱口容易將牙膏吞進食道,這是父母非常擔心的,怕化學物質對嬰兒有害。有見及此,坊間不少牙膏品牌都標榜可安全吞食,少量吞食是無害的 (當然包裝說明仍是不鼓勵大量吞食)。那麼,該如何挑選牙膏才可確保BB安全?
 
父母為幼兒揀選可安全吞食牙膏,要注意避開以下7種成份:
 
1. 不含氟 (Fluoride)
 
消委會報告指出,6歲以下兒童吸收過量氟化物,會引致氟斑牙,將來長出來的恆齒有可能出現白色的條紋或斑點,嚴重時琺瑯質會變得粗糙,牙齒會留下永久性的棕色條紋,有少數嚴重患者則牙齒缺損或過早脫落,影響消化功能。有關牙膏中的氟化物,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標準為1000ppm。消委會稱,兒童牙膏一般介乎500-1100不等,高過此標準的話,即使成人亦會受到影響。父母購買牙膏時,可留意包裝上的「F」、「 Fluoride 」、「 フッ素 」字樣,都是氟的意思,單位通常以 ppm 來標示。
 
適量含疿牙膏可預防蛀牙,但不可吞食,建議讓3歲以上懂得漱口的小朋友使用。
2. 不含三氯生 (triclosan)
 
三氯生是一種殺菌劑,可降低及控制微生物生長。美國研究曾發表研究,指牙膏、漱口水常用的防牙齦炎、抗菌劑三氯生,與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結合後,會產生俗稱哥羅芳的致癌物質三氯甲烷。雖然現時未有確實證據證明,但建議家長為嬰幼兒選用牙膏時,留意有關成分。
 
3. 不含SLS (Sodium Lauryl Sulfate)
 
Sodium Lauryl Sulfate的學名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是表面活性劑,俗稱起泡劑,常見於洗潔精,亦廣泛用於牙膏、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粉及化妝品,高劑量的SLS可能會刺激皮膚。此成份曾謠傳含有致癌物,及後美國化妝品及衛浴、芳香劑協會及美國癌症協會都先後澄清此說沒有根據。
 
亦有研究指出,有 SLS 的牙膏和沒有 SLS  的牙膏清潔效果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4.不含防腐劑 (Preservatives)
 
既然有可能讓嬰兒吸進食道,含防腐劑的牙膏一定不是首選,但父母要留意製造日期、使用期限、用法。不含防腐劑的產品有機會較快到期,宜特別注意。
 
5. 不含人造色素 (Artificial Pigment)
 
為了吸引小朋友,很多牙膏都會加入人造色素及香料成份,有研究指出,過量服用食用色素可能造成兒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或過敏等健康隱憂,建議選用天然的食用色素。父母可留意,以CI開頭的是常見的人工食用色素 (例如:CI 116255為食用色素紅色6號)。
5. 不經漂白
 
漂白牙膏可能含有漂白成分如雙氧水,過量吞食對兒童的口腔、咽喉、食道和胃部造成負擔,嚴重者可能會引致嘔吐或黏膜不適。
 
6. 不含糖及人造香料
 
為了令牙膏容易入口,有些生產商會加入過量糖份或人造香料,幼童有可能因為沒有徹底沖洗而引起蛀牙。
 
7.不含鉛
 
消委會2015年報告指出,市面上的確有出售含鉛牙膏,提醒市民鉛會在人體內積聚,長期使用對兒童的健康造成影響,故此不應讓小朋友使用。

【靚太Club Blogger親身分享】
| 親子DIY玩具 | 刷牙小遊戲 – 一起刷刷刷
 BB刷牙作戰:選對BB無氟配方牙膏
[幼兒教育] 刷牙

text_Florence
18146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