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成功衛冕奧運金牌|成功有賴父母支持!榮譽背後5個教育孩子必須學會拋開的執著
編輯: Elize Chan
日期: 30.07.2024

上屆東京奧運,當年只有24 歲的張家朗成功擊敗意大利選手、衞冕冠軍寶座的Daniele Garozzo,首度勇奪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並登上「世一」寶座。今年巴黎奧運力爭衛冕的張家朗賽前受盡壓力,要打破世紀以來的奧運魔咒,連續兩屆取得奧運金牌絕非易事,正所謂「心態決定境界」,能夠成為香港史上首位連得兩項奧運金牌的選手,除了自身的努力,亦有賴教練、隊友、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年紀輕輕的家朗其實早在國際舞台上已經有著輝煌的成績,他在中四的時候決定休學成為全職運動員,選擇走上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成長路,榮譽背後父母的支持絕對是一大後盾,從家朗的父母身上,大家其實也看到了5個教育孩子必須拋開的執著!
 

#1 別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每個家長都希望為孩子作最好的安排,從孩子未出生的時候已經為他們作出選擇和決定,當然初生嬰兒需要爸媽的照顧,年紀輕輕的幼兒也需要家長的教導,不過當小孩長大到某個年紀的時候,其實作為父母的就要開始學會放手。

「由小時候開始接觸劍擊,到劍擊成為我的職業,無論高低潮,屋企人一直以行動支持我走屬於自己的路。」

張家朗的爸爸是昔日籃球運動員張子倫,而媽媽陳雪玲曾經也是港青籃球代表,所以家朗自小就學習籃球,不過後來因為校隊沒有籃球訓練,張爸爸就為他於校外報了劍擊班,家朗自此就與劍擊結緣。

有時候,孩子的壓力源於家長的期望,在為孩子下決定之前,其實父母應該先了解他們的想法,「我為你好」這個想法或許只是父母的期望,最終都不是孩子自己想要去完成的夢想,如果自以為對孩子好就掌控了他很多人生中的決定,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或者親子之間的關係都有所影響。你怎會知道孩子的決定就一定不比你安排好的成功呢?

正如張家朗若然繼承了爸媽的籃球夢,沒有選擇堅持自己更喜愛的劍擊,今日就不會登上奧運冠軍的頒獎台!

#2 放手讓孩子建立喜好與夢想

不少人都說,香港的孩子其實人生都不容易,年紀輕輕就已經被投進競技場,為了那條所謂的「起跑線」,每日應付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琴棋書畫缺一不可,考名校、做狀元、畢業做醫生律師,其實這些或許都不是孩子的夢想。

「行行出狀元」這句話雖然老套卻又很真實,世界上有多少留名後世的人物是選擇了一條與別不同的道路,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放手讓孩子尋找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然後教他永不放棄!
孩子如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才會用心去做得更好,這也是平日裡父母怎樣強迫也迫不來的動力,爸媽應該激起孩子的鬥心,讓他們努力證明自己的選擇。正如張家朗既然選擇了劍擊,就要「搏盡無悔」,向爸媽證明自己作的決定無錯,也不會輕易放棄!
張家朗2012年起為港隊上陣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國際劍擊個人及團體賽,早已在亞洲青少年劍擊錦標賽狂掃4面金牌的他,直至2020年已經為港隊贏取了39面獎牌。

#3 拋開公式化的觀念

孩子的成長路線仿佛早已被決定要朝哪個方向走,大眾所認定的成功不外乎是學歷先行,爭入學前班、名牌小學、Band One中學,之後爭取會考高分考入大學神科,而這條成功方程式其實早已被打破,誰說讀書是唯一的成功之路,輟學名人多不勝數,包括:被稱為「哈佛最成功的輟學生」的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只上了6個月大學的Apple創辦人Steve Jobs等。
張家朗中二那年由英華書院轉到林大輝中學,熱愛劍擊和籃球的他中四更選修了體育,而學年未完他便毅然決定退學,成為全職運動員,全心全意投入劍擊,這個決定亦得到爸媽的支持!相信不少父母看到這裡,心裡面也不禁會反問自己,如果孩子有一天告訴自己,他不想讀書想去追夢,任憑哪一個爸爸媽媽都必定會猶豫,而張家朗爸媽卻是經過一段時間與孩子的對話,最後深信家朗的決定並予以支持。
父母都想孩子能走一條讓人安心的平凡路,但孩子的人生應該活出他所希望的樣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亦應該學會拋開自身的執著,成功不只有一個方法,也許我們舊有既定的思維已經過時,而新生代成功的定義也有著不一樣的改變,嘗試讓自己由孩子的領航員變成他們身邊強大的後盾,支持他們走自己的人生。

#4 讓孩子在跌碰中成長

父母總擔心孩子的決定失誤會讓自己走了冤枉路,但是有些經歷卻是孩子成長的養分,比起書本上的知識、你們口中說的道理更有效,因為跌過要學會站起來,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未經歷過失敗,所有大小事情都被家人安排妥當,先別說人生活得多麼平淡苦悶,到那一天父母再也不能陪伴左右,需要孩子自己面對時,這些困難將會把他們的人生狠狠擊倒。
要孩子成長,父母就需要放手,一些無關痛癢的跌碰也將成為他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課題!正如張家朗曾經說過:「一旦你知道失敗是什麼滋味,就會下定決心追逐成功。」

#5 尊重並相信孩子的決定

不少父母與孩子產生芥蒂與磨擦都是源於「態度」,想跟孩子好好溝通,首先要學習說「不」 的藝術,設身處地考慮小朋友的感受,如果很多事情上爸媽都只是決絕地說「不!」,其實對孩子而言或許只是權力上的否定,而他們並沒有了解到背後的原因。反倒以另一個方式,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以道理去代替否定,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自我分析的能力,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除了別以「不」去否定孩子,在糾正孩子之前,家長亦應該停一停諗一諗,或許孩子的想法沒錯,只是有別於你所想的一套,嘗試接受他們的選擇、決定,絕對是建立親子關係重要的一步!小朋友得到父母的認同及接納後,也會更加熱切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每當要下決定的時候,也會先跟你商量,尋求你的意見,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下,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願望!
兒子奪得香港歷來第二面金牌,張家朗爸爸形容兒子在決賽的表現滿分,又指沒有後悔容許家朗在中四時休學,轉為全職運動員,表示尊重並相信孩子的決定,「運動員生涯其實很短暫,讀書可以慢慢讀回來,所以至今我和我太太也沒有覺得做錯。」賽後接受訪問時,張家朗被問到最想跟家人說什麼,他毫不猶豫回答:「他們忍受了我的脾氣,爸爸生日我想把這面金牌送給他!」

今屆巴黎奧運,張家朗的爸爸、媽媽和姊姊首度在奧運現場欣賞張家朗比賽,一家人為免影響兒子備戰的心情,已經一個月沒有跟他聯絡。 由32強僅用2分鐘37秒就擊敗了加拿大劍手Daniel Gu,到決賽一刻經歷「決三劍」分勝負,張家朗的爸爸、媽媽坦言非常緊張,更佩服兒子的淡定,終極決賽最後一擊「諗住輸㗎喇,但我對佢有信心」。張家朗賽後以完美一天來形容今次奪金,又指父親正是7月生日,因此想把金牌獻給父親做生日禮物,相信對於張爸爸而言,相隔四年再度得到「金牌」賀禮,無疑是喜出望外的感動!

圖片來源:SF&OC 港協暨奧委會、instagram.com/cheungkalonggggg

398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