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面對這樣的處境:當孩子的要求不獲滿足時,就會大聲尖叫甚至嚎哭,表現刁蠻任性,絕不妥協。家長可以怎麼辦?

不能即時滿足 叫喊表達不滿
一般來說,孩子2歲開始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對於喜歡或想要得到的東西,例如玩具和食物,都希望「即時」擁有或享用。稍有延遲,他們就較易發脾氣、大聲尖叫甚至在街上嚎啕大哭。孩子一開始可能因為未懂得以適當語言表達,所以會以尖叫或嚎哭來表達不滿,倘若父母因此而「屈服」,他們便知道此法行得通,日後更有可能以大吵大鬧去作為滿足要求的手段。
一般來說,孩子2歲開始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對於喜歡或想要得到的東西,例如玩具和食物,都希望「即時」擁有或享用。稍有延遲,他們就較易發脾氣、大聲尖叫甚至在街上嚎啕大哭。孩子一開始可能因為未懂得以適當語言表達,所以會以尖叫或嚎哭來表達不滿,倘若父母因此而「屈服」,他們便知道此法行得通,日後更有可能以大吵大鬧去作為滿足要求的手段。

順應或拒絕 不能一刀切
那麼,當年幼的孩子嚎哭「扭計」時,家長只要硬下心場,一概說「不」,不就能避免問題嗎?對於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當然不能屈服及遷就。但家長首要做的,其實是要了解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學習所需的用品?是好奇?是尋找關注?是無理取鬧?
那麼,當年幼的孩子嚎哭「扭計」時,家長只要硬下心場,一概說「不」,不就能避免問題嗎?對於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當然不能屈服及遷就。但家長首要做的,其實是要了解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學習所需的用品?是好奇?是尋找關注?是無理取鬧?

「請告訴我你為何想要?」
家長要因應不同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滿足其渴求。家長可直接詢問孩子︰「請你告訴我,為什麼你想要這東西?」先聆聽孩子的表達,看看會否有家長忽略或不曾注意的地方,有的情況可能是︰
1. 家長曾經答應贈送那東西,但卻一直忘記了;
2. 孩子希望有一件新玩具,以參加明天的校園分享活動。
在溝通過程中,父母要表達出對孩子的重視,盡力了解他們的想法,不要立刻打斷他們的說話。
家長要因應不同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滿足其渴求。家長可直接詢問孩子︰「請你告訴我,為什麼你想要這東西?」先聆聽孩子的表達,看看會否有家長忽略或不曾注意的地方,有的情況可能是︰
1. 家長曾經答應贈送那東西,但卻一直忘記了;
2. 孩子希望有一件新玩具,以參加明天的校園分享活動。
在溝通過程中,父母要表達出對孩子的重視,盡力了解他們的想法,不要立刻打斷他們的說話。

打造「優質」親子時間
如果孩子嚎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需要,例如取得家長的關注及陪伴,那麼家長可以增加「具質素」的親子時間,但要注意:
1. 優質的親子時間不是大家坐在身旁卻各自玩手提電話;
2. 家長要多與子女互動,如玩遊戲、談天、親子閱讀、比賽、外出遊玩等,讓孩子享受親子之間的快樂。
優質的親子時間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他們自然就會減少因得不到關注和陪伴而大吵大鬧。
如果孩子嚎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需要,例如取得家長的關注及陪伴,那麼家長可以增加「具質素」的親子時間,但要注意:
1. 優質的親子時間不是大家坐在身旁卻各自玩手提電話;
2. 家長要多與子女互動,如玩遊戲、談天、親子閱讀、比賽、外出遊玩等,讓孩子享受親子之間的快樂。
優質的親子時間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他們自然就會減少因得不到關注和陪伴而大吵大鬧。

「回應訴求」四部曲
假如孩子的哭鬧純粹為了「想要」的東西,例如想要不同的玩具,此時家長應該向孩子作出正確教育。步驟如下:
1. 首先要表示明白孩子的心情,例如說︰「媽媽知道你想要這份玩具,覺得很有趣,我也很喜歡呢」;
2. 然後解釋當中需考慮的因素及原因,例如說︰「但我們要想想,家中可沒地方安置新玩具呢,若我們現在就買,但卻沒有地方,只會亂放一邊,這樣這份玩具會開心嗎?」藉此引導孩子思考:「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要「即時擁有」;
3. 告訴孩子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例如說︰「不如我們先行回家把地方收拾,騰出足夠空間,才來買吧。」
4. 或者建議其他替代可行的方法(當然是孩子喜歡的事),例如一起去公園玩/踏單車等。
假如孩子的哭鬧純粹為了「想要」的東西,例如想要不同的玩具,此時家長應該向孩子作出正確教育。步驟如下:
1. 首先要表示明白孩子的心情,例如說︰「媽媽知道你想要這份玩具,覺得很有趣,我也很喜歡呢」;
2. 然後解釋當中需考慮的因素及原因,例如說︰「但我們要想想,家中可沒地方安置新玩具呢,若我們現在就買,但卻沒有地方,只會亂放一邊,這樣這份玩具會開心嗎?」藉此引導孩子思考:「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要「即時擁有」;
3. 告訴孩子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例如說︰「不如我們先行回家把地方收拾,騰出足夠空間,才來買吧。」
4. 或者建議其他替代可行的方法(當然是孩子喜歡的事),例如一起去公園玩/踏單車等。

簡單指示+語氣:請你冷靜
若孩子等不及得到滿足而尖叫或嚎哭,則需要冷靜清楚告知孩子(不是責罵):「請你冷靜,安靜以後我們才能繼續對話。」
2歲的孩子已能理解簡單的指示,同時家長也可配合語氣︰「請你冷──靜」給予孩子時間,以助他們消化及理解信息。倘若孩子依然哭鬧不停,無法冷靜,家長則可把孩子直接帶離現場。當然,如果孩子能夠停止哭鬧,父母應即時讚許他做到安靜的要求,然後再跟他商量。
若孩子等不及得到滿足而尖叫或嚎哭,則需要冷靜清楚告知孩子(不是責罵):「請你冷靜,安靜以後我們才能繼續對話。」
2歲的孩子已能理解簡單的指示,同時家長也可配合語氣︰「請你冷──靜」給予孩子時間,以助他們消化及理解信息。倘若孩子依然哭鬧不停,無法冷靜,家長則可把孩子直接帶離現場。當然,如果孩子能夠停止哭鬧,父母應即時讚許他做到安靜的要求,然後再跟他商量。

延遲滿足 學會忍耐和等待
在教導子女的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機會讓孩子學習「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不要每件事都第一時間滿足孩子,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以培養孩子控制衝動的能力。
再以孩子要求買新玩具為例,家長可與孩子約法三章,例如與孩子協議一個可行的目標,做到才購買,以作鼓勵。此舉不但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完成一個目標,同時也能學會忍耐,發展更良好的品格。
小貼士:
孩子用尖叫或嚎哭來表達訴求,家長首要做的是去明白他們的真正需要。
感謝【慈慧幼苗】授權轉載內容
有育兒問題問專家?即上http://babyparent.org
在教導子女的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機會讓孩子學習「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不要每件事都第一時間滿足孩子,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以培養孩子控制衝動的能力。
再以孩子要求買新玩具為例,家長可與孩子約法三章,例如與孩子協議一個可行的目標,做到才購買,以作鼓勵。此舉不但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完成一個目標,同時也能學會忍耐,發展更良好的品格。
小貼士:
孩子用尖叫或嚎哭來表達訴求,家長首要做的是去明白他們的真正需要。
感謝【慈慧幼苗】授權轉載內容
有育兒問題問專家?即上http://babyparent.org
41258 次閱讀
最高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