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兒童疫苗計劃懶人包丨消委會揭收費差距達$10,000!醫生解答常見問題 接種後輕燒、嗜睡正常嗎?【附接種時間表】
編輯: Ice Yong
日期: 15.09.2025
按此列印本頁面按此分享本頁面

【#兒童疫苗】市面上的兒童疫苗計劃選擇繁多,收費差距更高達HK$10,000,令不少家長在選擇時感到困惑。到底哪些疫苗是「必打」?哪些屬於額外保障?預繳套餐與逐針付款又有何分別?消委會最新調查整合了19個私營疫苗計劃的收費、服務條款及品牌差異,並邀請專科醫生解答家長最常見的疑問,包括接種後出現輕微發燒、嗜睡是否正常等。小編就為你整理一份「兒童疫苗計劃懶人包」,涵蓋疫苗種類、接種時間表、付款模式比較、醫生Q&A及注意事項,助你一文掌握疫苗選擇重點,為子女健康作出最安心的安排。

年齡/年級

應接種的疫苗

初生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 - 第1次

1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 - 第2次

2個月

1.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第1次

2. 肺炎球菌疫苗 - 第1次

4個月

1.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第2次

2. 肺炎球菌疫苗 - 第2次

6個月

1.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第3次

2. 肺炎球菌疫苗 - 第3次

12個月

1.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 第1次

2. 肺炎球菌疫苗 - 加強劑

3. 水痘疫苗 - 第1次

18個月

1.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加強劑

2.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 第2次*

小一

1.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 第2次*

2.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加強劑

小五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 第1次#

小六

1. 白喉(减量)、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減量)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加強劑

2.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 第2次#

*2018年7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會於18個月大在母嬰健康院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德國麻疹、水痘混合疫苗。2018年6月30日出生的兒童會於小學一年級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德國麻疹、水痘混合疫苗。

#由2019/20學年起,合資格的女學童會於小學五年級接種「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 第1次」,並於下一學年(小六)接種第2次。

 

消委會兒童疫苗評測2025|兒童疫苗計劃收費差距大

當前市面上的兒童疫苗計劃選擇繁多,收費差距亦相當大。根據調查,19個疫苗計劃的收費由 $3,000 至 $14,680 不等,差距超過 $11,000。但收費高低並不一定代表疫苗種類較多或保障更全面。以下是幾個家長在選擇疫苗計劃時應注意的重點:

 

【疫苗種類與劑量差異】

- 每個計劃涵蓋的疫苗種類由 2 至 6 款不等。

- 注射針數介乎 4 至 12 針,口服劑量則為 2 至 3 劑。

- 即使同一機構/集團推出多個計劃,收費較高者未必涵蓋更多疫苗,家長應仔細比較每個計劃的內容組合。

 

【品牌選擇與收費差異】

- 有機構提供 兩個品牌的「ACWY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收費相差近 $1,200。

- 若同一疫苗有不同品牌選擇,機構應清楚列明各品牌的特點、功效及副作用,讓家長作出明智選擇。

 

消委會兒童疫苗評測2025|逐針付款vs預繳套餐

市面上的兒童疫苗計劃大多要求一次過全數付款,但這種安排可能對家長構成風險:

 

【疫苗計劃付款方式比較】

- 調查顯示,9間機構/集團中有8間(共18個計劃)要求家長 一次過全數預繳,只有1間容許按針付款。

- 雖然預繳計劃的 平均每針收費較便宜,但家長需一次過支付 數千至逾萬元,金額不菲。

 

【為何機構要求預繳?】

部分機構表示,疫苗需提前向藥廠預訂,並可能受「最少訂購量」限制。預繳安排有助:

- 提前儲存疫苗

- 一次過安排運送

- 減省營運成本

- 提供較低價格優惠

 

【消費者需注意的風險】

消委會提醒家長,預繳雖有折扣,但也存在潛在風險,包括:

- 生活規劃改變(如移民)

- 子女健康狀況變化

- 機構突然結業或停止服務

這些情況可能導致已付款項無法退回或疫苗未能完成接種。

 

消委會兒童疫苗評測2025|接種疫苗Q&A

為了讓各位爸爸媽媽更加了解釋兒童疫苗的資訊與風險,消委會更綜合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及衞生署的意見,就兒童疫苗接種的常見問題作出解答:

1. 除參與「免疫接種計劃」外,部分家長會安排嬰幼兒在私營醫療機構/集團額外接種疫苗。這是否有必要?是否能有效預防相關疾病?

根據衞生署的說法,當局在決定是否將某種疫苗納入「免疫接種計劃」前,會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

- 疾病在本地的流行情況

- 疾病對醫療系統造成的負擔

- 疫苗的安全性、效能、副作用

- 成本效益與供應穩定性

- 公眾接受程度及是否有其他預防方法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及港大兒科名譽副教授關日華建議,家長應先諮詢家庭醫生:

- 疾病對子女健康的影響

- 接種疫苗的好處與風險

- 子女的健康狀況與病歷

在充分了解後再作出是否接種的決定,才能真正保障子女健康。

 

此外,曹醫生補充,衞生署或家庭醫生可提供最新的本地流行病學數據,協助家長作出更合適的選擇。目前政府的「免疫接種計劃」已涵蓋12種對公共衞生影響重大的疾病(如麻疹、水痘、乙型肝炎等)。而其他疫苗多針對:

- 有機會引致重症的疾病(如輪狀病毒、乙型流感嗜血桿菌)

- 特定情境風險(如外遊前或前往高風險地區)

這些疫苗主要提供「個人保護」,並非全民必須接種。

 

2. 市場上有哪些「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家長可以考慮為子女接種?

市面上有多款「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家長可按子女健康需要及生活安排作出選擇。以下是常見的4種疫苗及其特點:

 

  1. 輪狀病毒疫苗

適用年齡:6星期大起,需在6至8個月大前完成口服接種。

傳播途徑:經口糞途徑,具高度傳染性。

病徵:發燒、嘔吐、水狀腹瀉,嚴重可導致脫水。

治療方式:無特效藥,主要靠補水及控制體溫。

預防方法:保持衞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防護。

 

2️.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適用年齡:2個月以上嬰兒(視乎疫苗品牌而定)

本地情況:發病率偏低,未納入政府免疫接種計劃

- 可與其他疫苗混合接種,如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

- 適合希望加強保護的家長選擇接種。

 

  1. ACWY及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ACWY疫苗:適用於6星期或以上(部分品牌為9個月或1歲起)

B型疫苗:適用於2個月或以上。

本地情況:發病率極低,未納入政府計劃。

建議高風險人士接種,例如:

- 前往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12月至6月)

- 前往沙地阿拉伯朝覲

- 長期逗留海外

- 免疫力弱人士

 

  1. 甲型肝炎疫苗

適用年齡:1歲以上幼兒。

適合人群:

- 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區的旅遊人士

- 患有凝血因子疾病等高風險人士

「科學委員會」建議高危群組接種此疫苗。

 

3. 部分疫苗包含多於1針劑,如兒童沒有完成接種所有針劑,對健康有甚麼影響?

根據衞生署建議,兒童應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時間表,準時完成所有疫苗劑次,才能建立足夠的免疫力,有效預防疾病。

如果未完成接種,兒童可能:

- 缺乏對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的免疫力

- 更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

- 成為傳染源,影響整個社區的免疫屏障

因此,家長應積極協助子女完成整個疫苗接種流程,確保獲得全面保護,同時也為社區健康出一分力。

4. 如兒童在接種第1針疫苗後,尚未接種第2針,負責的醫療機構/集團不幸結業,消費者應怎辦?

 

如果子女已接種第1針疫苗,但負責的私營醫療機構/集團突然結業,家長應立即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1. 保存完整接種紀錄

包括:疫苗類型、品牌、批次、已接種劑次、接種日期,有助日後確認需要補種的劑次

 

  1. 儘快安排補種

- 帶同疫苗接種紀錄聯絡其他醫療機構(如母嬰健康院、私家診所或醫院)

- 若新機構提供的疫苗品牌與原先不同,應先諮詢醫生是否可混合使用

注意:輪狀病毒疫苗必須使用相同品牌

 

  1. 留意接種年齡限制

- 某些疫苗(如輪狀病毒)有嚴格的年齡要求

若已錯過接種時機,應加強日常防護措施(如保持衞生、避免接觸病源)

 

5. 有私營醫療機構/集團的條款列明,當疫苗供應短缺時,有機會以同等質量的疫苗取代,而接種時間或會稍作調整。消費者應如何應對?

部分私營醫療機構/集團在條款中列明,若疫苗供應短缺,可能會以同等質量的疫苗替代,並調整接種時間。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留意疫苗類型差異

曹醫生提醒,不同類型的疫苗不可隨意互換,例如:

- 結合疫苗與多醣體疫苗不能直接替代

- 所有疫苗必須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

- 替代疫苗應獲得同等級別的監管認證,例如:香港衞生署、美國FDA、歐洲EMA

 

  1. 確認疫苗是否針對同一疾病

曹醫生及關醫生建議:

- 確保替代疫苗能預防相同疾病

向醫護人員了解:

- 混合接種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 延遲接種的風險

- 接種間隔時間的要求

 

  1. 有疑問應即時諮詢醫生

關醫生補充,如對替代疫苗有任何疑問,應直接向疫苗提供機構的負責醫生查詢,以獲得清晰解釋和專業建議。

 

6. 醫生一般會因哪些原因不建議兒童注射疫苗?

在安排疫苗接種前,醫生會根據兒童的健康狀況、免疫系統功能及過敏史作出評估。以下是常見不建議接種或需延遲接種的情況:

 

不建議立即接種的情況:

- 曾對同類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喉嚨水腫)

- 有嚴重免疫缺陷(如原發性免疫缺陷症、正接受化療、未治療的HIV感染)

- 患有特定神經系統疾病(例如接種含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出現不明腦病變)

在以上情況下,兒童不應接種後續劑次,或應避免再接種相關疫苗。

 

需要延遲接種的情況:

- 身體不適(如發燒、嚴重咳嗽、嘔吐、腹瀉)

- 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 正在接受輸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療

- 早產或體重過輕的嬰兒

這些情況應待病情穩定、症狀消退,並經醫生評估後才安排接種。

 

7. 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哪些健康狀況需要特別注意?家長應如何處理?

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身體反應。家長應了解哪些屬於正常現象,哪些則需要特別留意:

常見輕微反應(屬正常)

- 注射部位紅腫、疼痛

- 食慾下降

- 輕微發燒(低於攝氏38.5度)

- 嗜睡、煩躁不安

- 輕微皮疹

這些反應通常在 1至2天內消退,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如有需要,可按醫護指示服用退燒藥或止痛藥(切勿服用阿士匹靈)

即使沒有不適,接種後 24小時內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多喝水保持健康。

 

異常反應(需即時求醫)

家長應提高警覺,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求醫:

- 高燒持續超過1天(高於攝氏39度)

- 嬰兒持續尖叫超過3小時

- 嚴重過敏反應,包括:臉部腫脹、呼吸困難、全身皮疹、抽搐、意識模糊、四肢無力,甚至休克

這些症狀可能是疫苗反應或其他病因,應由醫生作出專業評估。

 

消委會兒童疫苗評測2025|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家長在安排子女接種疫苗前後,應注意以下事項:

- 家長如安排子女接種未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其他疫苗,應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了解有關特定疾病對兒童的重要性、接種相關疫苗的潛在益處和風險,並根據醫生對子女健康狀況及過往病歷等因素的評估,決定是否接種

- 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會紅腫、疼痛及/或食慾下降,一般會在1至2天內消退,亦可能出現低於攝氏38.5度的發燒、輕微皮疹、嗜睡或煩躁不安等情況,家長毋須過分恐慌。即使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接種疫苗後24小時內亦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多喝水

- 兒童必須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建議的時間表適時完成接種所有劑次,才能確保有足夠的免疫保護。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兒童因未具備對相關傳染病的免疫力,容易受到感染,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

- 家長應妥善保存接種紀錄及收據,若醫療機構/集團在計劃中途突然結業,應盡快聯絡其他醫療機構/集團安排補種。若可提供接種的疫苗品牌與已接種的不同,應先諮詢醫生是否可交替使用

-部分疫苗(例如輪狀病毒疫苗)有嚴格的接種年齡限制,若無法補種,應加強日常防護,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消委會

相關閲讀:

BB打針攻略懶人包2025 | 六合一嬰兒疫苗哪裡打?BB打針時間表/母嬰健康院嬰兒打針/私家自費接種嬰幼兒疫苗價錢比較、BB打針後反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