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型男形象擄獲觀眾歡心的黃長興,近年事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亦將「父親」的角色經營得宜。面對平衡家庭與工作,他始終堅持要多陪伴多參與的原則,更計劃帶領子女參與慈善親子跑,藉身教讓子女感受行善的好處。
黃長興專訪|關注三個子女獨特需求 談及育兒的核心原則,黃長興直言聆聽比教訓更重要。「我從來不覺得家長就該高高在上,反而更在意孩子願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比如面對性格敏感的次子,有時他會抱着我說『爸爸,我很想你』,然後就哭了。這種時候我從不敷衍,一定會停下來陪他聊天,問他在學校發生了什麼,讓他知道我很關心他。」在他看來,陪伴不是現身就夠,而是真正關注。
他指12歲大女、9歲二仔與6歲細仔各有需求,必須認真對待。「例如大仔喜歡打籃球,我就陪他去球場;細仔愛下棋,我便和他對弈,哪怕只是半小時,只要是他們喜歡的事,我都願意擠時間參與。孩子能感受到你用不用心。」
黃長興專訪|嚮往大家庭生活 建立三孩家庭 這種對家庭的重視,源於黃長興自幼的大家庭成長經歷。「父親有十個兄弟姐妹,我有三個兄弟姐妹,哥哥現在也有三個孩子,熱鬧的氛圍讓我特別認同大家庭的意義。所以儘管香港生活成本高、教育壓力大,還是決定要三個孩子。看着他們互相陪伴、一起長大,覺得特別有意義。」他坦言,儘管香港重視學業成績,但他更在意孩子是否快樂。「太太比我更看重子女的功課,會盯他們溫書,我負責周末帶孩子去游泳、踩單車,讓他們適當放鬆,對成長更好。」
黃長興專訪|與太太分工育兒減彼此負擔 工作再忙,黃長興亦積極參與育兒,與太太也早已形成清晰分工,避免彼此負擔過重。「例如太太負責指導子女的中文和常識功課,我幫忙檢查英文和數學。」後來子女陸續升上四年級,太太覺得功課難度提升,夫婦二人就找了功課班,孩子放學直接去做功課,既減輕太太的負擔,也避免以前因輔導作業和孩子吵架的困局。
黃長興專訪|陪子女參加慈善跑傳遞行善意義 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運動,不只是促進健康,更是一種親密的交流方式。黃長興最近就為三位子女報名參加了慈善跑,希望藉着親身參與,讓孩子感受「幫助別人」的意義。他笑言自己專門負責「帶仔女去玩」,加上這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童您跑」的主題「Everyone Can Be a HERO」正好也呼應他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行善不分年齡、背景,只要願意付出,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這類活動不但能增進親子關係,更可以讓孩子學習關懷,令家庭時光更有意義,各位爸爸媽媽也不妨一試!